D
以后,他和她开始了漫漫的治病过程。他带着她跑遍了顺德的大大小小的医院,医生的答案都一样,有很多医生主张他带她去广州的大医院看病,也许,在那里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
那时,他白天上班,晚上不再有时间去照顾小生意了。她也因为生了这个病,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工厂。她坚持着不要他告诉家人,他答应了她。
她的病一天天加重,像医生最初预言的那样,开始出现手脚水肿发疼的情况,开始不想吃饭,浑身无力……他说要辞职照顾她,她不答应,说,自己已经失业,他不能再失去工作了。他不得不从劳务市场找了一个人来照顾她。
她甚至要和他一起去银行办按揭手续,他答应了她,他想让她早一点实现梦想,也想早一天让她住进新房子。在办理手续时,她看着他,一脸愧疚:“本来可以一次付清的,我却在这节骨眼上得了病……”他不说话,只把她拥在怀里,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
在这个小城得不到很好的医治,他带她去了广州。在那个大医院里,医生给她的病提出了治疗方案,并建议她留院治疗。
她问医生可不可以不住院,医生说可以,但是一周两次的诊疗,来来回回也很辛苦。他说不要紧,他会及时送她来医院的。
以后,他就每周两次坐着大巴来回送她看病,每次一百多元钱路费让他心疼,他决定自己踩单车送她去广州。五十多公里的路程要踩上8个小时,每次都是晚上9点出发,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医院。她忍着不说辛苦,他踩单车累得不行,却对她说这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她的泪溢在眼里,他的泪流在心里。他知道她的病要花很多钱,不节省的话,怕坚持不了多久。
E
于是,在顺德和广州之间,在那一条不宽阔却绵长的道路上,开始出现一个情景:他载着她,她的手从他的后背揽过他的腰,这个很多恋人都曾有过的亲密动作,让认识他们的人看起来有点心酸。
他给她洗头的时候会问她,水烫不烫,给她修脚的时候,会问她疼不疼;坐在他的车后,他会不时地提醒她坐稳,问她冷不冷。她总是轻轻地应和他,像初恋时的男女。
她得病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她家人的耳朵里。虽然她的父母当初很生她的气,但得知她日子过得还不错也就算了。现在,当他们听说女儿得了这种病,马上找上门来看她。
看到病床上瘦弱的她,她的父母又心疼又生气,但看着他那么小心翼翼地照顾她,父母把所有的指责都吞回了肚里。医生告诉他们,这个病的症状之一就是食欲下降,得了这个病,人很快就会瘦下来。骨瘦如柴,是这种病患者的特征。
她哭了,在父母面前。她说她对不起他,拖累了他,如果不是自己得了这个病,他们很快就可以回去看望父母了。他捧出了买房合同,在她的父母面前,跪下了,说自己能力有限,没能给她最好的照顾。
将心比心,她的父母哭了,他们终于理解了女儿的选择,并接受了他们。
F
灾难来临时,一家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她的父母开始加入到照顾她的队伍中,但他对她的照顾丝毫没有减少。他想,父母的出现,是应该让她活得更好一些,恢复得更快一些,而不是替换。
他依旧每周两次带她去广州看病,晚上去,第二天晚上回来。她的病在奔走的日子里并没有得到多少减轻,只是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疼得不再那么厉害,病情也不再加重。医生告诉他,想恢复健康的从前,遥遥无期……他不灰心,也不绝望,他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他和她如期搬进了新居,看着她脸上僵硬的笑,他想掉泪。三年过去了,她的病还是那样,一点也没有好转。他仍在那家工厂打工,仍然一周两次载她去广州。医生说了,继续治疗,就能活着,否则……他明白医生的意思,为此,他坚持着。
她却在病魔的折磨中,感到厌倦了,更多的,是对他的愧疚。她请求他放弃治疗,这样活着也是痛苦。他不同意,他说:“如果是痛苦,就让我们一起经历,不论怎么样,我要和你在一起,不论灾难还是幸福。”她请求父母,替她办理和他的离婚手续。她说,他为她付出了这么多,已经对得起当年她为他不顾一切的爱了。
当年曾经对她的婚姻百般阻挠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确实为女儿付出了很多,那是很多男人都无法做到的。得了病的女儿,再也无法给他作为妻子应该给的生活,而他却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小心翼翼的呵护。他们同意了女儿的请求,是的,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才应该让他活得好一点。
G
他拒绝了岳父岳母的好心,他说,从选择和她在一起的那天开始,他就没有想过离开她。而且,如果在这时候,他选择离开,他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是不配拥有她的爱情的。
现在,他仍然坚持着,带着生病的妻子寻找健康。他们的故事感动了顺德那个小城市,也感动了广州这个大都市的很多人。
婚姻的开始是爱情,接下来,则是在一朝一夕的日子里,一菜一蔬的等待中慢慢经营出来的亲人一般的情感。他说,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男人,不仅要知道她的快乐,还要了解她的痛苦,而且,要分担她的痛苦。因为有他在身边,她的痛苦就少了一半。这就是爱,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灾难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