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说说图片
文字控
治愈说说
心情不好
下雨说说
兄弟说说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优美句子
唯美句子
爱情句子
伤感句子
感悟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祝福语
伤心的话
励志的话
骂人的话
笑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励志名言
读书名言
哲理名言
经典语录
经典台词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爱情诗句
伤感诗句
唯美诗句
当前位置: 个性说说 > 微小说 >

合适的圈子,能理解你的不合群

时间:2016-11-22 11:54来源:个性说说网 作者:沈嘉柯 点击:

合适的圈子,能理解你的不合群

01

小辉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小学妹。我念大三时,她念大二。她在校报做编辑,那时我发表了一堆作品,拿了很多奖,她来采访我,写一篇人物报道。

年少的我心高气傲,中央大报大刊发遍文章,哪里会去在乎校报。我反问她,你最喜欢什么书?

她说最喜欢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可是新闻界传世之作。我虽然学的是法律,但也久仰大名。

别的新闻系学生就想找个好工作,这家伙却向往着成为一名伟大的记者。我很佩服,但又带着怀疑。

我们一聊之下,很投机,平常很少看见豪爽大气的女孩,于是便成了朋友。

后来她决定考研,在读研这件事情上,她是我见过最执着痛苦又纠结的人。

第一年她很认真准备,每天都去上自习。背着一大袋书和考研的资料,还有一个大的水壶。遗憾的是那年她没有考上。没办法,那个学校的那个专业,她选定的导师,面向全国只招3个人。

第二年她决定换个环境,因为当时她也本科毕业了。因为第一年没有成功,第二年她压力巨大。同学们纷纷参加工作了有的还找得不错,家里人也催促一个女孩子别那么大野心,回去县城考个公务员算了。

当她觉得压力逼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来找我诉苦。她说你不是学过心理学吗?别客气,拿我开刀练习分析,顺便给我减压。我哭笑不得,但还是很讲义气地听她大倒苦水。

结果第二年她还是没考上,就差那么一点儿。她也快崩溃了,破釜沉舟,决定跟那个学校杠上了。

萎靡不振了小半个冬天之后,她开始第三次攻坚战。这一次,她干脆就跑到北京去,在那个学校里面租了房子。

觉得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她还是会打电话给我,我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招数可以安慰鼓舞,讲真的,我都被她给搞烦了。我只能跟她说,要想打赢“战争”,身体上不能垮。

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先从体能上储备力量,坚定斗志。于是她每天围着那个学校里面小小的湖跑步,然后再吃点饭,去图书馆泡七八个小时。

我特别不喜欢“皇天不负苦心人”这句俗语,但在这一年,也忍不住在祝贺她的时候说了。

别的同学已经工作了3年之后,她成了北京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开始又一段学生生涯。

原来,她小时候的梦想是进外交部,当一名外交官。可惜高考前,她本来可以保送人大,却一心只想考北大,落榜后调剂到我们就读的普通大学。

大学毕业时,她心不甘,再度选择了特别难考的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这场属于她个人的“战争”,整整打了3年。

在她终于读完了研究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又达不到外交部招人的条件了。时移世易,很多单位部门招人的门槛逐年在提高。

她回武汉办理户籍手续的时候,我做东请客,我问她最后确定去哪儿工作?她有点尴尬地笑了。她犹豫了半晌,要求我不能笑话她。

我心里纳闷,找工作有什么好笑的。

她告诉我,是《新京报》。

我有点吃惊,真的忍不住笑了出来。

02

我之所以会笑,当然是因为这里面另有故事。

当她大四时,我已经工作了。那时候,她在《光明日报》实习,蹲坐在本地分社办公室,苦于找不到有价值的线索。我上班的刊物大楼,距离她所在的地方只有一百多米,一天下午她终于打电话来求助,实在是绞尽脑汁,不知道报道点啥。

我也恰好嫌待在办公室太闷,所以就借外出会见作者约稿的名义,溜出刊物大楼。见到她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家伙满头乱发如杂草,一身汗臭,比男生还邋遢。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报纸,电脑屏幕一片空白。

我笑话她,“兄弟,有必要吗?不就是实个习,怎么弄成这副德行。”

还没做正式的记者,就搞得跟个新闻民工似的。

她很无奈,推开报纸说,她的指导老师让她自己找新闻线索,但她翻遍各种新闻,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街谈巷议,要么就是一些官方会议。

可我从事的杂志,偏向心理学和文学,和新闻不是一回事。我把她面前的本地报纸翻开,忽然看到一条小学升初中择校热的报道。我指给她看,她不以为然,某报是堂堂大报,写这么小的事情能通过老记者的法眼吗?更别说还要过编辑那一关。

她不想丢脸。

我说:“新闻关心大事,但我们作家反而不喜欢宏大的,喜欢细致入微有生活气息的东西。大事不是天天有。民生小事,也能折射社会大风气。你试试看嘛!”

她半信半疑,真试试看的写了。

那篇几百字的小报道,两天后上了头版。她终于有了第一个正式发表的实习作品。

万事开头难,其实难在打破心障。有了第一次发稿,她就放轻松了,陆续发了好几篇头版稿。

她的个性也挺受报社老师欣赏。她的指导老师是资深记者,问她想不想做记者?可以直接推荐她去《新京报》。她去推荐的地方待了几个星期后,心里的梦想之火还在燃烧,还是想读书考研,去考北大。

没想到,她读完北大的硕士,还是去了《新京报》工作。

------分隔线----------------------------
相关文章